媒 网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干货 >>学习干货 >> 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秋节习俗
详细内容

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秋节习俗

中秋节的习俗

祭月

祭月,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,二十四节气的“秋分”,是古老的“祭月节”。 

中秋祭月由来已久,源自天象崇拜,祈求助力完成心愿,故此拜祭。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,从古代延续,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、颂月活动,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、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。 

1683274967964333.png

祭月,历史久远,古时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祭祀月亮神,以庆祝中秋节,慢慢成为习俗。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,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。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,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,大约是在唐代。随着节日的发展推进,月圆也逐渐演变成了“人团圆”的含义。

二、赏月

    中秋赏月,是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,民间中秋赏月活动,约始于魏晋时期,盛于唐宋。

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,误食后升天奔月,恰值农历八月十五,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,而在这一天赏月、吃月饼,盼其归来

1683275085486585.png

历史中,上古时代,在山东潍坊地区的确存在“嫦娥”一人,她嫁归当时首领——寒促,史学家称这一事件相当于“奔寒、奔月”。
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人们通过在中秋节赏月来寄托情怀,也是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情。

三、吃月饼


月饼一般在中秋节的时候吃。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日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。

3a6960a084c4e2cd3635d4a3b1b50f1.png

月饼又称月团、小饼、团圆饼等,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。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。发展至今,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。月饼象征着大团圆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赠送亲友。

1.月饼由来

月饼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时的外藩国,是从国外传进来的一种外来食物,在当时月饼不叫作月饼,而是被称为胡人饼。是有一年中秋节的时候,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突发奇想想到了月饼一词,从此胡饼就改名为月饼。

2.月饼寓意

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同时,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。


3.南北方月饼差异

口感不同:

北方月饼口味偏甜皮糙馅干,松脆清爽。南方月饼口味偏咸口感细腻,软糯酥甜。

类型不同:

北方的月饼有京式、晋式、秦式月饼;南方的月饼分为广式、潮式、苏式、滇式。


四、玩花灯

玩花灯的来历

  早在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,记载中秋夜节俗,就有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。中秋玩花灯,多集中在南方。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,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: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、稻草灯、鱼鳞灯、谷壳灯、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,令人赞叹。

  在广州、香港等地,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,树亦作竖,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。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、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,横挂在短竿中,再竖起于高杆上,高技起来,彩光闪耀,为中秋再添一景。孩子们多互相比赛,看谁竖得高,竖得多,灯彩最精巧。另外还有放天灯的,即孔明灯,用纸扎成大形的灯,灯下燃烛,热气上腾,使灯飞扬在空中,引人欢笑追逐。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。

1683275610704978.png

  在广西南宁一带,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,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、南瓜灯、桔子灯。所谓柚子灯,是将柚子掏空,刻出简单图案,穿上绳子,内点蜡烛即成,光芒淡雅。南瓜灯、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。虽然朴素,但制作简易,很受欢迎,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。

 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,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,外糊白纱纸,内插蜡烛即成。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,也可给孩子们玩。



215602053074

陈柳全

  •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
技术支持: 淮南千行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