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 网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干货 >>学习干货 >> 哥特式建筑|向上生长的艺术
详细内容

哥特式建筑|向上生长的艺术

时间:2023-06-08     作者:Penny【原创】

“哥特式建筑流行时,既没有哥特王国,也不存在哥特民族。”

哥特式建筑,或译作歌德式建筑,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。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,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。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,持续至十六世纪,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“法国式”。

一、历史背景

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,随后传播到欧洲各地,并持续流行到16世纪。它的名字来源于“哥特人”,这是一个在中世纪时期已经消失的游牧民族,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却被视为野蛮、古老、神秘的象征。哥特式建筑的兴起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欧洲中世纪时期,基督教占统治地位,教会成为了社会的中心。因此,许多哥特式建筑都是教堂或修道院,被视为神圣和庄严的象征。

393f00846fd781d2bfb4184d0711683_调整大小.png

米兰大教堂

    哥特式建筑最先在巴黎出现,随后在法国流行,然后传到英格兰、德意志、西班牙、意大利北部和东欧。

  二、风格特点

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、尖形拱门、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。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、飞扶壁、修长的束柱,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。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,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、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,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,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。

尖肋拱顶

将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,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,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,可以建得又大又高。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“向上”的视觉暗示。

飞扶壁

飞扶壁,也称扶拱垛,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,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。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、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,都露在外面,称为飞扶壁。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,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。

玫瑰花窗

由于有了飞扶壁,哥特建筑开始有大面积的窗,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,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,不仅美观,还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。

窗 (1)_调整大小.jpg

柳叶窗和玫瑰窗

花窗玻璃以红、蓝二色为主,蓝色象征天国,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。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。细长的窗户被称为“柳叶窗”,圆形的则被称为“玫瑰窗”。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,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,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。

十字平面

所谓十字平面就是建筑的俯视形态是基于十字形状的基础上建造的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十字架,横卧在地面上面朝天空,在十字架的焦点处竖起一根高耸入云的尖塔,在大十字架的底部,两座钟塔式建筑作为大门。大门也就可以理解为教堂正面,从顶面看,是不是哥特式的建筑思想一目了然了呢。

束柱

哥特式建筑的柱子不是简单的圆形,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起,强调了垂直的线条,更加衬托出空间的高耸峻峭。

柱子_调整大小.jpg

科隆大教堂里的束柱

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,多根柱子合在一起,强调了垂直的线条,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。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、单纯、统一。装饰细部如华盖、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,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、外观宏伟,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。

  “向上”是哥特式最清晰的象征性表达,喻示着向天国向上帝之城的精神取向。相对于简朴的罗马风建筑,哥特式很华丽。罗马风追求的是严谨、简洁、得体;哥特式则丰富夸张,装饰性强,运用各种建筑艺术语言刺激人的感觉。因结构技术进步和艺术元素丰富,哥特式建筑比之前欧洲各种建筑风格更大胆,更富有激情,具有震撼效果。

21新闻2班李佩莹

215602053059



  •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
技术支持: 淮南千行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